11月25日,2022全球数商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22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报告,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报告显示,上海在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评估中排名全球第四。《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是世界首个专注全球重要城市数据开放和数据价值释放程度的专业指数。自2019年首次发布以来,受到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成为全球城市数据开放的晴雨表。
上海已初步形成开放数据、创新应用、落地孵化的创新生态
公共数据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数据来源,公共数据开放是激活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被《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列为重要测度指标。《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显示,自评估以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年涉及数据开放内容。《State of Open Data——Histories and Horizons》用“具有巨大创造力”来评价上海数据开放模式,《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也提及上海数据开放工作业绩。事实上,上海从2012年就已开始着力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上海于2019年10月1日颁布施行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公共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上海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贯彻落实了分级分类、统筹协调、专家议事、多元生态四大创新机制,建立了条件审核、平台监管、跟踪追溯、风险预警、应急管理、评估考核等六大监管举措,全面保障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健康有序。
除了立法,自2018年起,上海重点聚焦金融、医疗、旅游、交通、社会信用服务等领域,汇聚产学研用多方主体和数据资源,探索建立了两批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面向行业提供通用数据服务的能力。
为推动社会各方对公共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开发,上海从2015年至今连续8年举办“SODA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以“数据众筹、问题共治”为理念,汇集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广泛吸引海内外团队踊跃报名开展创新应用。同时,建立了全国首个围绕公共数据开放的孵化器SODA SPACE,已引入大批企业入驻孵化。SODA系列赛事已成为国内第一大规模的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大赛,显示出上海已初步形成开放数据、创新应用、落地孵化的创新生态。
近年来,上海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试点项目征集工作,在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社会信用、商业服务等领域遴选具有标杆示范性和民众感知度的试点项目,促进公共数据价值释放。2021年,上海公共数据开放“爆款”试点应用——普惠金融2.0启动。作为上海市首个公共数据开放示范应用,普惠金融向多家试点银行开放了税务、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企业相关数据,促进银行以公共信用为基础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信贷产品,申请服务金额超700亿元。
在公共数据价值释放水平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上海公共数据开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在提升公共数据价值释放水平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步伐。第一,对经济价值和安全要求较高的有条件开放数据,允许市场化运营。激励地铁、交通、电信等公共服务企业,医院等与民生相关的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开放数据,提高数据开放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利用隐私计算技术,在看不到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计算已加密的开放数据,出售数据计算结果给无法申请到有条件开放数据的企业和个人。该办法的优点是:在数据被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保证数据不被泄露,同时实现数据价值,节约政府成本。第二,规范和披露市场化运营模式。建议由上海数据集团以特许经营方式按照市场定价收取数据服务费用,并根据调用数据集数量返还给数据提供方一定费用,剩余即为企业营利。
二是要将政府部门开放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建议市大数据中心每年对全市所有数据开放单位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开放数据的数量,还要考核开放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可以参考的效益评估指标包括:利用开放数据进行创新的企业数量、创新产品数量、数据集被科研成果引用次数等。
三是扩大用户和应用范围,提高数据易用性。其一,扩充普通用户数量,缩减数据贫困。如在开放平台增加数据仪表板,使普通用户也能直观看到数据结果,方便使用数据资源。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媒体机构等中间人的力量,做好数据解读加工再利用,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细化需要。其二,扩充企业用户数量。对于有条件开放的用户,审核采用“分级”原则:在设定用户相应的申请资格、费用框架等“条件”时,面对不同的使用对象、使用目的,设定符合实际的、分层级的“条件”。如将企业用户分为大型企业、认证企业和一般企业,为不同类型企业制定不同等级的审核条件,开放不同细粒度的数据,让各类企业从中受益。其三,扩大数据应用范围。在开放数据应用落地阶段,政府要给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制定更为科学的容错机制,形成开放生态,让真正好用的应用创意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