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安徽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人民政府参事孔令刚表示,安徽应积极探索以科创驱动制度型开放、以产业升级重塑全球链接,努力为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徽方案”。
如何聚焦制度型开放打造“差异化”改革优势?孔令刚建议,开展首创性政策试点,依托自贸试验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沙盒”,建立“开放压力测试区”。探索“科技离岸特区”模式,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离岸研发中心,试行国际科研设备进口“白名单”制度。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试验区”,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建立跨境数据流动试验区,吸引国际研发机构入驻。差异化规则对接,在绿色贸易、数字贸易领域率先突破,对标RCEP、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建立长三角跨境碳足迹认证体系,推动光伏、储能产品出口“零关税”认证。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安徽产业创新阔步前行,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孔令刚认为还需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建设高能级科创开放枢纽,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建设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基地,吸引全球顶尖团队参与大科学装置联合研发。二是推动“科学家经济”跨境转化,设立跨境技术交易平台,推动国际创新成果嫁接安徽产业。三是垂直整合新兴产业链,在电动汽车领域,联合奇瑞、蔚来等企业,在芜湖港建立“新能源汽车出口综合服务基地”,整合保税组装、检测认证、海外仓布局功能,降低出口成本。四是构建高端制造开放网络,联合跨国企业共建“双总部”模式,打造全球供应链“备份中心”。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安徽还要强化‘陆海空网’,积极打造‘枢纽经济’以突破地理局限。”孔令刚提出,打造“空中丝绸之路”节点,整合中欧班列(合肥)、长江黄金水道、合肥国际航空港资源,构建“一单制”多式联运体系,实现货物“一次委托、全程提单、口岸直通”。构造数字开放新基建,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枢纽节点,推动奇瑞、江淮等企业接入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跨国产能协同。打造“数字皖货”全球溯源平台,开发“新徽商”IP,举办全球徽商数字化峰会,建立“数字徽商”海外资源对接平台,推动安徽老字号通过跨境电商“品牌出海”。
“安徽是长三角连接中西部的重要通道,要紧紧抓住区位优势,深化‘长三角—中部’双循环支点功能推动协同开放。”孔令刚建议,加快产业协同开放,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与上海临港新片区共建“科创飞地”,与沪苏浙共建“反向飞地”,在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设立“安徽国际会客厅”,在G60科创走廊沿线建立“皖企离岸加速器”。在合肥、芜湖设立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园,吸引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等园区设立“园中园”。推动“中部开放走廊”建设,联合武汉、郑州等城市,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建立跨区域产业链“断链预警”机制。推动区域消费市场国际化,在合肥骆岗中央公园打造“国际消费微枢纽”,试点“市内免税店+跨境电商体验中心”融合模式,吸引长三角高端消费回流。依托黄山、九华山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开发“国际康养签证”。
“总体上来看,安徽要立足自身优势,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开放通道、区域协同等为核心抓手,在‘新科技革命+内陆开放’交汇点上抢占先机,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的范式跃迁。”孔令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