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乡大湾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作为市人大代表的何家枝,就在这个村任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她带领大湾村党员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追梦前行。如今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干净的水泥大道,村民从低矮破旧的房子搬到了小洋楼。茶旅融合发展,群众致富路子更宽了,收入更高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
助企解茶困
茶,是大湾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2022年春茶上市在即,受疫情影响,外地茶商进不来,本地产品出不去,导致不少茶企不愿收购鲜叶,一时之间,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幅下降,收入受到极大影响。市人大代表何家枝在“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进村入户走访选民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她及时向乡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花石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茶企、电商平台、振兴工作队座谈会,研究销售方案,制定帮销措施,落实帮销任务。经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帮助茶企销售茶叶1350斤65万元,解决群众卖茶难问题,减少了疫情对群众收入的影响。
茶香溢满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做大做强茶产业,村民才会有稳定的收入。几年来,大湾村始终坚持以茶为媒,突出发展深加工,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引领茶企做优做强。大湾村依托资源优势,采用群众自建自管和茶叶经营主体、大户流转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建设标准化高产高效的茶园基地,达到“一年栽、三年管、四年见成效”的目标。通过几年的建设,茶园面积得到大幅提升,现有茶园5000余亩,其中优质茶园2000亩,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元。
光有茶园,没有深加工可不行。2016年底,大湾村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了6000余平方米的清洁化、自动化扶贫茶厂。何家枝、余静她们一班人,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生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村扶贫茶厂。茶企的到来,为村茶厂制定了生产标准和流程,开展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茶叶生产加工,进一步提升了茶产品质量,增加了茶叶附加值,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全村400余户茶农增收。
茶旅相融促发展
茶产业的兴起,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活力。大湾村充分利用茶叶及旅游资源优势,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茶旅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深挖境内红色资源优势,依托汪家大湾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和农耕文化展览馆。引进“大湾十里漂流”项目和携程农庄,带动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2021全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3000万元。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面貌已焕然一新,“山上种茶、家中迎客”这样的美好画面已成为现实。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安徽最美茶村”。
茶旅融合的发展,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汪能保在村口“幸福亭”边卖起了自家产的笋干,一个旅游季收入1万多元。长期在外地务工的熊晓娟回乡投身到民宿服务上来,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还照顾了家庭父母。当地群众从事农家乐、农家小院达到了30余家,带活了旅游经济,吃上了“旅游饭”。
做活茶文章,兴起旅游热,是大湾村两委不懈的追求。经过几年传承和发展,现在,大湾村的“六安瓜片”名气越叫越响,茶农茶叶也开始了不愁销,转向了卖方市场。创新永远在路上,大湾村在着力打造六安瓜片传统品牌的同时,大力开发夏秋茶,开展茶园机采试验和培训,试制“金寨红茶”“金寨黄大茶”等品牌茶叶,提升夏秋茶产量、产值,增加茶农收入。
几年来,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从开启易地扶贫搬迁到确定“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发展思路,从顺利脱贫出列到成功创建3A级景区,从全部人口实现脱贫到捧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市人大代表、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回忆起自己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对未来的发展蓝图,始终有着自己的想法,她高兴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听了报告以后,备受鼓舞,充满信心,催人奋进。作为市人大代表,特别是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下一步我们要带领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大湾村的实际,始终坚持‘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振兴发展路,建设更加美好的大湾村,做好茶旅产业融合,让产业发展越来越宽广,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生活更加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