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缩影
山的终点是云,而大湾村在云山交界处。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西南部,地处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环境优美的帽顶山脚下,平均海拔800米以上。
2016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八年来大湾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功实现整村脱贫,大步迈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之路。近年来大湾村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安徽省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最干净旅游乡村”等荣誉称号。
党民同心,共谋幸福生活
回忆起过去脱贫攻坚的故事,大湾村“乡村振兴专员”汪玲玲骄傲地说道:“余静书记,就是她带领我们整个村子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驻村工作队通过深入细致地集中调研,很快掌握了贫困户的真实现状。因病、因学、缺少劳动力、住房无保障、无就业岗位,是很多家庭的致贫原因。
为了解决全村的整体脱贫问题,余静和村委班子反复讨论后,拟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六抓”即抓班子、抓关键、抓保障、抓基础、抓产业、抓统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建促脱贫“四联四帮”工程,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
在党组织的决策和引领下,大湾村村民干劲十足,全村共有42户发展农家乐、农家小院和民宿,一些村民利用自己家楼房开起了农家乐。生态护林员、光伏维护员、乡村保洁员、漂流安全员、红色讲解员等,大湾村民也有了更多的新职业选择,靠自己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谈到大湾村乡村振兴的未来规划,“乡村振兴专员”汪玲玲这样说:“乡村振兴是五大振兴,我们要分项落实。组织振兴方面,我们首先引进了一批人才,像村里面很多大学生,我们会积极和他们家长对接,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回来帮助村里面建设。文化振兴方面,村里面每年都会积极组织春晚、篮球赛,群众都非常乐于参与。产业振兴方面,大湾村引进了茶厂、大湾漂流、十大碗等产业,带动了很多农户就业。”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大湾村扶贫工作队从驻村开始,就重点建强基层党组织,抓村“两委”班子建设,打造“脱贫攻坚领头雁”,带动村民立志脱贫、勤劳脱贫。2018年大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2元,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脱贫致富靠双手,产业助农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玉木耳又称白玉木耳,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补血润肺、滋阴壮阳、清肺益气、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走进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玉木耳种植基地,圆柱形菌袋整齐悬挂排列,一串串玉木耳晶莹剔透,密密匝匝地生长在林立的菌棒上。该生产基地是由菌物学家、院士李玉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实行“科技专家+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五位一体的产业兴农模式。
2023年,大湾村60多个生产大棚,15万个菌包,年产出干货1.5万斤,产值近200万元。2024年,在花石乡和大湾村的支持下,首批20多位农户加入进来,基地负责提供菌包、吊袋,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技术指导,成品包销。
玉木耳成功种植后,销售市场也跟着打开了。现在采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通过直播带货以及和本地农家乐、民宿、土菜馆合作,让玉木耳产品卖得红红火火。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满棚丰收的景象,让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玉木耳产业带来的希望。下一步,花石乡将继续积极动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培树优质产业品牌,做优村级富民产业,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