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炼乡村“新内涵”,厚植乡村“新优势”,东厍村继承了文化的“魂”,创出了新时代的“味”

发布时间:2020-07-15来源:上海市青浦区农业农村委浏览量:20

寻声江南,带您开启一幅江南文化的声音地图。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古韵江南造就绿色生态,亭台楼阁积淀红色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江南小镇练塘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家乡,以“红色、绿色、古色”为特色的“三色练塘”也是这个鱼米之乡的亮丽名片。

在小桥流水、树木葱茏的练塘镇,坐落着一个原生态的江南小村落,这里翠竹绕村、曲径通幽,“一桥一寺一遗址”的古迹更彰显其清晰而又深刻的历史脉络,百亩竹林惹人醉,富民精神焕生机。

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练塘镇东厍村,听听这个在乡村建设中屡创佳绩的江南古村,究竟有着怎样的富丽风光?

所谓““一桥一寺一遗址”,指的是东厍村里的瑞龙桥、庄严寺和金山坟遗址。明朝的“瑞龙桥”历史绵长,元朝的“庄严寺”古刹禅修,北宋的“金山坟”遗址寻根问祖,各有各的古韵,而合在一起,便联结起了东厍村年代悠久的历史文脉。

近年来,东厍村立足于古文化资源,为熔炼乡村“新内涵”而令古色增香。上溯至殷商时期的“匍经”如今已被列为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门民间医术,匍经以中医推拿穴位为病理基础,通过全身推揉按摩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在地处长江三角洲,常年气候温暖湿润的练塘镇,这门推拿手艺对四、五岁以下的幼儿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东厍村开辟了匍经馆,时不时还有大人带着小孩前来做小儿推拿治疗,因为匍经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忧患,东厍村的匍经传习所无疑让这门传统文化重放光彩。

在东厍村里,建于明朝的瑞龙桥挺拔伫立,焕发着新的生命色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山坟古文化遗址带我们穿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么多历史文化脉络,都罕见地集中在东厍这一个村的时间长廊中留下印记,并流传至今。

不仅如此,竹韵馆也是东厍村的一大文化宝库。通过展示农耕工具唤起百姓心中的乡愁,传承竹编文化成了东厍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步重要足迹。

东厍村书记 钱丽:

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呢,充分考虑到我们这个历史遗迹的一个特点,打造了一些特色的景点,包括我们的巾帼邻里苑,主要是依托我们的古文化来弄一些书法的体验在里面,一个书法的展示。

古色增香,志愿增光,历史文化在东厍村里绵延不绝,文明之风更是传遍东厍村的家家户户。东厍村推出“爱心助力”项目,组织开展“送粽子、送状糕、送对联、送福字”等系列活动,还积极参与“爱心编织”活动,通过亲手编织羊毛衫、围巾给贫困儿童送去温暖,用一针一线和真情传递爱的力量。同时,以“巾帼先行”为主题,促使社区女性身份转变,展现巾帼风采,推出“温馨驿站”项目,组织社区妇女开展免费理发、修车修伞等公益活动。

传统文化继承了江南古韵之魂,志愿活动促成了现代文明之风,一首乡村风尚变奏曲在东厍村内响起。

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东厍村古色古香的底蕴积淀,新时代的田园农耕文化也让东厍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菌菇种植、果园种植、花木培植,这些传统农业在东厍村产生了怎样的焕新改变?《走青浦乡村 听江南之美》正在为您讲述东厍村的现代农耕建设之路。

为优化村内生态环境,厚植乡村“新优势”,东厍村在农、林、水、路、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治理改造。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生产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也正不断提高。

东厍村书记 钱丽:

我们东厍村呢,因为地理位置的一个优势,我们毗邻现代农业园区,然后我们村的农作物呢,主要是以水稻,果园,花卉,还有一个菌菇为主。

林下科普教育菌菇采摘体验基地、水稻研发基地、野龙果业、花卉培育基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东厍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内涵。

钱丽:

菌菇基地嘛,可以由小朋友过来采摘,在里面体验一下菌菇基本的生长过程,这样的介绍让小朋友既能够听到相关的科普知识,又能体验到采摘的那个过程,丰富了我们美丽乡村的一个内涵。那下阶段呢,我们也在跟他们进一步对接,是不是可以把它融入到我们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乡村游加上采摘体验这样一个有机结合。

与东厍村合作的上海野龙果业盛产翠冠梨、秋月梨、日本甜柿,因为东厍村地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对果园种植而言非常合适。在盛产农产品时节,东厍村还会举办采摘节,将农业与第三产业巧妙结合,同时依托技术,进行科学种植。

野龙果业种植户谢金祥:

我们种植的这些水果,还有技术都是通过改良,然后呢自己发酵的有机肥,种出来水果的话就跟人家都不一样。我们以有机肥为主,以有机叶面肥为辅,在除菌酵素中加入牛奶、豆浆、鸡蛋等自制的独特有机生物肥料。你要有好的果子,必须果树要健康。

农业特色不仅为东厍村带来了优质的发展动能,更为村民们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

钱丽:

因为林下菌菇基地和果园正好在村内,老百姓呢也比较方便,就是帮助老百姓呢,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也确实给老百姓增加了一部分的收入。因为以前减量化之后,老百姓就近的岗位相对比较少,所以菌菇和果园在这里的话就为我们老百姓提供了就近的就业岗位,老百姓还是非常开心的,因为他们就在家里附近,一方面对家里面还是可以照顾得到,然后工作两不误。

精心组织,精细引导,一张蓝图绘到底,曾获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健康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的东厍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又孕育了怎样的乡村“新气象”?《走青浦乡村 听江南之美》正在播出。

春风送暖入东厍,处处美景入画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东厍村以“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公共设施、补齐“三农短板”,为的就是让创建成果惠及广大村民。

东厍村书记 钱丽:

乡村建设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一个呢是项目建设,通过我们村庄改造的项目提升,对我们河道两边进行了石驳岸的修筑,对村级道路进行了修缮和拓宽,对我们瑞龙桥周边的节点进行了提升,做到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宅前屋后的绿化,通过基础设施提升了我们乡村的面貌。

在整治工作中,东厍村创建了“瑞龙同心”的党建品牌,如今的瑞龙桥,不仅是东厍村的一块历史瑰宝,也成了村委干部和村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钱丽:

我们主要呢是通过发挥一个党建引领的作用,开展了一个人居环境整治、公共安全整治和生态环境整治“三大整治”的一个工作,我们以五心工作法,所谓的五心呢,就是我们的组织关怀心、党员先进心和群众满意心、党群合作心、人人监督心这样一个五心工作法来形成一个组织带党员,党员带群众这样一个良好的创建氛围。在大家一起的努力下,我们也是第一批通过了区的一个三大整治的验收工作。

为了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东厍村对未来的村庄建设发展也有着明确的目标。

钱丽:

因为现在长三角一体化也非常地火,非常地热,那我们呢,因为东厍村地处练塘的西南,正好旁边呢也跟浙江交界,那我们后续呢也在想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我们也要融入到那种长三角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们也过去取取经,看看党建啊,还有这种社会治理,类似于这方面一起去取取经,寻求更好的一个发展。

继承江南乡村文化的“魂”,创出新时代田园乡村的“味”,东厍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自然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